现在许多人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办公司赚钱,而是为了上市圈钱。因为上市之后就可以不停圈钱,这种赚钱的游戏显然比发展公司业务赚钱来得更快。不过在中国也有不少良心的企业家,他们一直不愿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经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说宗庆后、陶华碧等人。其实在医药领域也有一个这样的企业家,他就是扬子江药业的徐镜人。徐镜人的扬子江药业生产的板蓝根可以说是中国人居家的必备良药。当年禽流感的时候,甚至还引起了一阵的抢购风波。

扬子江药业
徐镜人出生于1944年,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去参军,退伍之后他就在老家扬州泰兴创办了一家药厂。最初的时候,工厂的全部资产就是6间平房、几口缸、几台破旧的机器,徐镜人手下就只有几个人。当时工厂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设备,加上时代的动荡,徐镜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徐镜人身兼数职,他又是厂长,又是泥瓦工,还是搬运工跟销售。辛苦干了几年,工厂终于有点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国在取缔乡镇的药厂。当时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在扬州已经小有名气,当时有一个领导常常喝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他自己觉得疗效很好,于是就特批把徐镜人的药厂就保留了下来。随后几年,徐镜人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他积极引进了不少的大学生,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1985年的时候,这个小小的作坊已经变成了年产值1600万的大厂了。也是在这一年,徐镜人正是把工厂挂上扬子江药业的牌子。1988年,徐镜人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大大露脸了。当年上海发生了严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万人患上疾病。一时间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疯狂抢购板蓝根。为了支援上海,徐镜人开足了马力。
当时徐镜人的工厂月产不过5万包,不过为了在年底前把400万包板蓝根送到上海,徐镜人带头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点,所有工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当年年底徐镜人把385万包板蓝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镜人也被当时的媒体冠上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徐镜人跟扬子江药业也开始全国闻名。
徐镜人知道许多中医都有许多治病的良方,但是这些方子却只能让少数人受益,他希望找到更多这样的方子,然后让全国人民受益。最后徐镜人找到了一张胃苏饮的方子。徐镜人在1993年重回扬子江药业,然后他用这张方子开发了胃苏颗粒。这个方子也让扬子江完成了蜕变,如今仅仅胃苏颗粒每年就能入账数十亿元。
去年扬子江药业年收入达到了700亿,如果公司上市的话,市值超过千亿不是什么大问题。徐镜人的身家也将暴涨,不过即使有如此大的诱惑,徐镜人依然是坚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