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是民国最后的才女,数学零分还被北大录取,活到102岁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堂,北大不仅是一所顶尖学府,更是一座富有历史沉淀的文化殿堂。这里曾走出过中国无数文化名人,早前如蔡元培、胡适、严复等,近代有杨振宁、屠呦呦等知名校友。在北大历史上,有很多怪才、天才,他们的传奇一生为北大的辉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小编要介绍一位这样的人,她是女神童,数学却考零分,分数不够却还被北大破格录取,毕业赴美开启另一段传奇,她就是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

张充和的家庭背景,八个字足以概括:大家闺秀,名门之后。她191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是当时淮军主将、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父亲是苏州著名的教育家张武龄。合肥张家是近代中国有名的望族,张充和姐妹共四人(她排行老四),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张充和姐妹四人,在历史上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叫“合肥四姐妹”,一家人都很传奇。

张充和女士,出生于书香门第,张充和与姐姐们一样,在父亲影响下,蕙质兰心、才华横溢,她3岁前就学会背唐诗,七八岁就会写对联、写诗,天资聪慧是家乡有名的小神童。19岁时,张充和到北京参加三姐兆和和文学家沈从文的婚礼,刚好第二年夏天北大举行入学考试。张充和在亲友们鼓励下,决定参加考试。考试主要考四门:国文、历史、数学和英语,其他三门都没什么问题,唯独数学让她头大。因为张充和此前没有接触过数学,对于代数方程式之类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

考试结果出来后,张充和的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更是拿到少有的满分,但她的数学却考了零分。当时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看到作文后直接拍板“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北大规定,学生有任何一科零分都不能录取,为此胡适只好找改卷老师,谁知对方原则第一,说不改就不改。没办法,最后胡适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总算将张充和录取,而她也成为北大中文系当年仅录取的两名女学生之一。

35岁时,她跟着丈夫到了美国。随后的50多年,张充和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20多所世界顶尖高校任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默默耕耘了一生。为了让昆曲在美国传下去,她还心传口授,精心培养自己的幼女傅爱玛学习昆曲。张充和还教女儿吹笛子。经她的调教,傅爱玛9岁便登台演出。有时母女俩同时登台演“双簧”,或你唱我吹,或我吹你唱,向美国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无穷。张充和的昆曲演出,使美国人对昆曲的优美感到震撼。尤令张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她有四个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中国传奇女性,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享誉一时。她的书法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种出版的昆曲作品中,她的名字是和梅兰芳这样的一代大师连在一起;还有她的诗词更是备受赞誉。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2015年,在102岁时,她传奇的人生才宣告结束。对于这样一位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默默耕耘一生的张充和先生,我们应该给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