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吃货们又赢了,继三只松鼠之后,被誉为“零食大王”,年销售额近60亿的良品铺子也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而这也预示着,零食界的“BAT”——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将齐聚A股市场,展开一场新的较量。
零食界的腾讯——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成立于2006年,属于“出道早,成名晚”的零食巨头。彼时三只松鼠、盐津铺子都仍未成气候。成立之初,创始人杨红春通过自创的“核桃节”正式打开零食市场。据了解,2006年内国庆期间,为了快速获客抢占市场,杨红春以全国各地16个品种的核桃作为主打产品,不惜血本请顾客免费试吃。虽然投入成本不小,但良品铺子因此在全国打出了一定的名气。一个月后,良品铺子开始保本,一年后,6家门店先后落地,随后三年,良品铺子门店便扩展至88家。

2006年至2016年是中国零食大爆发的黄金十年,而良品铺子也抓住了这个增长风口。以线下业务起家,目前在全国拥有超过2000家实体门店,主要覆盖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广东和江苏,且高度集中于华中地区。而在线上战场,良品铺子也并未掉队,从2011年开始发力线上渠道,其营收规模从2015年的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2亿元,而截止2018年其公司线上业务已占比44.85%,从发展态势上,良品铺子相比百草味、三只松鼠而言,线上线下的发展比例更为均衡。

苦苦等待五年,今终开花结果,可被誉为是零食界的腾讯,实力综合型选手。
零食界的阿里——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目前零食BAT中最年轻的休闲零食品牌,自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打破了行业记录,成为了休闲零食领域首家成交额破百亿的企业。

创立之初,三只松鼠是一家以纯线上坚果销售的电商平台,但在天猫上线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在双11活动中凭借766万元的日销售额荣登天猫以及淘宝全网坚果销售第一名。此后数年间,三只松鼠的“双11”业绩进入“狂飙”模式,2013年,三只松鼠在“双11”天猫商城的销售额达到3562万元,与此同时,公司也分别在芜湖、北京及广州相继设立仓储配送中心或城市仓。就这样,依靠着天猫双11的商业效应,三只松鼠开启了一段国民零食的的神话之旅。

除了在线上渠道发力,三只松鼠亦在布局线下销售。2016年9月,三只松鼠首家线下投食店于芜湖开业,并开始打造与消费者“零距离”的品牌及产品体验中心以提升“三只松鼠”品牌粘性,构建线下流量和线上渠道相结合的创新营销模式。目前,三只松鼠联盟小店已有200余家,覆盖全国12个省份90座城市。
7年的快速增长,百亿的年销售额,三只松鼠不仅颠覆了零食品牌的增长速度,也真正将小零食演绎成了一门大生意,可被誉为是零食界的阿里,颠覆创新型选手。
零食界的百度——百草味
百草味成立于2003年,属于零食界的元老级选手,创业之初也是从线下门店起家,在2010年洞察到电商大潮的势头后,顺势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由此完成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也正是这样的融合,让百草味在目前的零食巨头中的颇具兼容之道。但转战电商之后,百草味也曾有多阵痛,一段时间内百草味关掉了线下所有的连锁店,一门心思做电商,但这条路显然是一条不归路,在折腾一圈后百草味重启线下渠道,形成了全渠道的销售转型。
但有趣的是,百草味与其他友商不同,其当年正是从线下的门店转型走到线上,虽没有抢占到互联网大潮的先机,却拥有早年的线下仓库、物流、加盟商乃至经验积累,这让百草味的目光从线上再回到线下时,也变得游刃有余。

2019年6月,百草味落地新零售门店首家标准店——杭州湖滨银泰in77 “百草味·零食优选”。此后,百草味针对商圈人群、写字楼人群、地铁人群、高端社区人群等分别落地了“百草味·零食优选”标准店和网红体验店,以杭州大本营为据点, “以点带面”拉开了线下零售的探索之路。在联盟模式下,至今百草味已成功进驻40万家小店,覆盖全国20个省,近200个城市,累计GMV近6亿,2020年,预计渗透还将继续,而且将会是主基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风头不及三只松鼠,热度不如良品铺子,几次转型也都未及预期,但江湖地位仍在,可被誉为是零食界的百度,奋勇直追型选手。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费升级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中国零食行业发展异常迅猛,从2006年到2016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至22156.4亿元,增长幅度达422.51%,年复合增长率为17.98%。据数据预测,2020年整个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万亿元。BAT零食三巨头将如何搅动这个3万亿的零食市场,这不仅是对它们自身资本之路的的验证,也是对中国吃货们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