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华为未进前十,三星第二,榜首年收入超4500亿

半导体行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作为芯片、存储器等应用在计算机、通信、工业等各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承认的是,尽管中国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距离头部企业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根据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半导体厂商销售额排行榜中,基本都是美、韩企业。不过市场整体形势低迷,总销售额同比下滑11.9%至4183亿美元。尤其是存储芯片,销售额同比锐减31.5%。

排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主力产品存储芯片的行情下滑,此前连续两年位居榜首的三星电子退居第二,销售额为522亿美元,同比暴跌29.1%。当然这家科技巨头仍然握有全球四成的存储芯片市场份额,存储芯片占到其半导体业务的八成以上。

而在面向服务器的CPU(中央处理器)需求复苏等背景下,该领域市场份额超过九成的英特尔(Intel)重回第一,销售收入为657.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30亿元)。虽然也下跌了0.9%,但远远好于大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时间超过50年的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产品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

现如今提起硅谷,人人耳熟能详,事实上这个词正是由英特尔催生的。上世纪60年代,无数人投身以“硅”为新材料的半导体行业,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便是其中的代表。起初,他们希望以其名字组合“Moore Noyce”注册名称,但是又觉得不够“优雅”。于是便花了15000美元买来“Intel”这个名字,含义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

最开始的时候,英特尔并不是依靠处理器来起家,而是通过内存芯片打开市场,成立第二年就获得了盈利。不过巨大的成功很快就引来众多竞争者,当年的半导体芯片都很简单,产品发布没多久就遭到其他厂商的复制。日本公司的出现,更是将内存芯片的价格拉至新低。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逼得英特尔要另寻出路。80年代,他们果断停掉传统的内存业务,从此专心做处理器。在安迪·格鲁夫的带领下,公司销售收入从20亿美元增加到260亿美元,发展成为全球芯片巨头。所推出的386和奔腾处理器Pentium,为PC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PC时代英特尔是王者,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远远落后于高通和德州仪器。去年四月,随着高通和苹果公司和解,他们也及时宣布退出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此番“解脱”,也能让公司能专注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至于表现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榜单第三至第八名为SK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厂商SK海力士,同比下滑了38%。

KIOXIA(东芝存储)是前十名唯一正增长的,虽然幅度只有3.1%,但足以让它从第十二跃升至第九。差一点被高通收购的恩智浦继续排名第十,两家如果成功合并可以排在第四位,而且和SK海力士只有咫尺之遥。

遗憾的是,海思半导体并未进入前十名。近几年这家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麒麟、巴龙、鸿鹄、凌霄及鲲鹏等一系列芯片。有数据显示,华为去年三季度交付的智能手机中有74.6%使用麒麟芯片,并大幅减少高通所占的比例。

据外媒报道称,海思半导体已开始向除了华为之外的其他企业供应芯片,并且对其业务进行扩张,进入全屏幕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中心、汽车电子、机器人等新领域。考虑到中国提出2020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这无疑给华为等国产芯片厂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