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两次迁往中国:一次是近代的上海,一次是1000年前的这里

在世界民族史上,犹太人这个古老的民族可谓是灾难深重。从古巴比伦、古罗马再到纳粹德国,每个强权政治国家的崛起,都会对犹太人进行新一轮的迫害或者清洗。

在二战期间,许多国家都对纳粹德国十分畏惧,不敢公开接受犹太人的迁徙,只有两个国家除外: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大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人辗转来到中国的上海,后来也有迁往哈尔滨、沈阳等其他城市,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得以生存。

然而,很少有人记得,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已经”收留”过犹太人,而犹太人也颇有点”乐不思蜀”,最终被中国文明所同化。而这支犹太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开封,如今的犹太教清真寺遗址也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惊人的历史。

据历史学家研究表明,犹太人可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进入中国,但大规模的迁徙居住应该是北宋时期。他们到达中国之后,多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为生,而北宋恰恰是最不歧视商人的朝代之一。

甚至,这些犹太人还曾经向北宋皇帝进贡,皇帝抱着”天下大同”的思想,下诏令”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而在开封定居后,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与其他民族通婚,且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并且,为了方便跟中国人交流,他们还将自己的姓氏中国化,比如”列维”改为”李”,”示巴”即”石”,”亚当”来自”艾”,甚至还有皇帝赐姓”赵”的犹太人。

最初,犹太人还有自己的语言——希伯来语,信奉自己的宗教——犹太教,甚至还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大约在公元1163年,犹太人在开封建了一个清真寺,并由犹太”拉比”来主持。但到了明清时期,这座清真寺已经废弃,犹太人已经被中国文明所同化。

毕竟,当时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教育制度的先进性,再加上通婚等各种因素,让这个与外界犹太教团体隔绝的群体不得不接受现实。

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惊奇地发现中国境内竟然存在西方古老的犹太人,于是前来搜寻,在废弃的清真寺大厅中发现了犹太教的多部经卷,视若珍宝,将其掠走,至今不止流落在何方。

直到现在,开封附近大约有十几万人可能具有犹太人血统,但却已经看不出他们具有犹太人的相关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