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阿里华为助力蒙牛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疫情之下,以蒙牛为代表的乳企同样面临着一场危机大考。从原奶调拨、生产排产、供应链计划、零售终端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好在2016年蒙牛就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率先进行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升级、全渠道新零售的模式变革,最终实现了多维业务的突围。

蒙牛在全国有58座工厂、600多条生产线,每年销售120多亿包牛奶。2016年8月蒙牛想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把掌握的海量数据转化为快速提升业务的抓手,进而实现从产品研发制造等练到营销的全价值链升级。

消费行为的变化对蒙牛产业链的影响

在蒙牛副总裁卢敏放公开的一次采访中,他说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快速改变对类蒙牛产业链的零售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1、消费者移动性高于任何时候,他们去哪里都是带着手机,手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2、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更加重视健康的生活,倾向使用健康的产品,通过一些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3、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及个性化逐渐凸显,这就要求对消费者的群体需要不断的细分。

以前消费者去超市一次买一周乳品,每月重复购买,对于生产商来说比较轻松,可以较好的统计需求,排产,如今,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他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便利店或者社区或者网上下单,然后等着送货上门。

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让蒙牛重新思考如何捕捉新机遇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乳制品行业,从牧场到餐桌是一条超长的供应链,而链条上存有丰富的数据,例如供应链前端环节从牧场甚至每天牛身上的数据、物流环节鲜奶要运送多全国各地工厂的数据、消费端顾客购买奶制品与客服交流的数据都形成了巨大的数据资产池。关键如何通过对数据的解析转化为对市场状况和企业经营的指导依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支撑未来有望的决策和战略发展?如何通过数据知晓何时何地才能以最快的方式将最新鲜的乳品送到客户手中给客户以最优的体验?

蒙牛每年有400万吨原奶,销售120多亿包牛奶,58个工厂,600多条生产线,2000多SKU,全链条数据如果通过人工是无法实现所有数据分析的。

蒙牛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的知道消费者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偏好习惯是什么,蒙牛应该在哪里采集原奶,在哪里生产,如何把这些产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送达到客户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不断的调整产品和配方,进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同时,蒙牛通过线上渠道、会员互动、微信社群等展开了一系列与消费者直接产生链接的营销活动来增加用户的粘性、收集用户的喜好。通过与华为云的合作,实现了智能客服智能问答,以此降低了客服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整体效率,而消费者问答沉淀的这部分数据,可以帮助蒙牛完成知识库的建立和数据统计。通过一些列数字化转型举措,蒙牛创造了更多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点,一方面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企业经营过程更加透明化,整体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数字化的转变,绝不单纯是业务IT化的转变

企业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重新定义客户,技术驱动,包装新的业务模式,形成新的价值主张,提高组织的效能,开通新的业务模式和颠覆固有的工作方式,最终推动业务增长,重塑整个生态系统。

蒙牛副总裁卢敏放说,数字化的转型需要在蒙牛内部打造新的能力,包括组织的思维模式、员工的赋能、业务转化等等各方面。要做数字化的转型,组织的思维模式改变是第一步。最好从高管到一些员工,不断创新突破。

如果不创新不改变就会落后于人。在提升组织效率方面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赋能员工让他们能够采用新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人工智能这些外部技术转化为内部的生产力,引进智慧制造,赋予员工更完善更先进的知识和经营不同部门业务的方式和方法。

最后还需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把所有的这些转化为更好的业务成果,转化为更好的产品设计,转化为更高效的供应链和更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稻盛和夫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中提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作为世界乳业十强的蒙牛,正在不断创新,克服疫情困难,加快成长为“数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