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旧西藏时期的贵族生活!

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旧贵族世家有约197个。

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即官家(封建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约占全西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这些贵族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贵族称为“亚溪”。他们是历辈达赖喇嘛的家族成员,也是西藏最大的贵族阶层。

第二类贵族称为“第本”。这些家族的祖先曾立过功劳或者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排大贵族行列。

第三类贵族称为“格巴”。这类贵族出自名门,有的出自权贵,都曾经有人担任过地方政府的噶伦职位的贵族家庭。

最后就是一般的小贵族阶层。他们是在地方政府中有一定品级的家族。

上述这些贵族家庭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常常互结婚姻,攀连门第,这样就构成了一层严密的关系网络。

以帕拉庄园为例;

帕拉庄园原有82间房屋,现存57间,面积5357.5平方米,主体楼高三层,建筑配套完整,装修考究,设 有经堂、日光室、会客厅(上接待室)、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经堂是帕拉庄主念经或举行法事活动的地方,堂内雕刻、绘画、摆设等多为内地样式,可见中原文化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卧室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

帕拉.扎西旺久妻子的LV包包

看看帕拉庄主的卧室,十分豪华讲究。藏族人习惯把长椅当做床,睡在上面。历经这么多年,这卧室里的织锦还是色彩鲜艳。旁边的梳妆台各种用品一应俱全。柜子里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生动再现帕拉家族当年的豪华生活场景。

主楼正中的会客厅光照非常好,即使拉了窗帘,还是挡不住高原上刺目的阳光。这个房间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可如果你细看,墙上和椅子上都是用的兽皮装饰,柜子上 还有一架英国进口的手摇留声机。完美解释了什么叫低调的奢华。

此外,帕拉庄园内还有酿酒坊、磨坊、农奴大灶等。庄园酿酒坊酿制的青稞酒大部分自用,少部分出售或它用。帕拉庄园的磨坊可分为水磨和人工磨,主要加工糌粑和藏面,所加工的糌粑分为三等:一等庄主食用,二等亲信佣人食用,三等农奴和牲口食用。帕拉庄园的农奴大灶,主要为农奴做饭,据说,早晚各一顿,早上糌粑,晚上吐巴,无肉无菜,十分清淡。主体大楼楼道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这些都是旧西藏贵族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为了惩罚农奴,帕拉庄园设有各种刑具,如站笼、镣铐、鞭子、牛皮筒等,刑罚有鞭笞、掌嘴、割鼻、断足等,手段极为残酷。庄园中还保存着旧时的监狱,这是西藏贵族统治农奴的工具。帕拉庄园多花树水石和家禽畜类,整体布局类似园林,平时非常安静。

这样的生活奢靡而舒适,但其实是建立在对农奴的无尽的剥削和压榨之上的。

旧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规定,农奴只能固定在所属领主的庄园土地上,不得擅自离开,绝对禁止逃亡。“人不无主、地不无差”,三大领主强制占有农奴人身,农奴世世代代依附领主,作为土地的附属物束缚在土地上。三大领主还把农奴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支配,用于赌博、抵债、赠送、转让和买卖。农奴的婚姻必须取得领主的同意,不同领主的农奴婚嫁要缴纳“赎身费”。

农奴生小孩要到领主那里缴纳出生税,登记入册,注定终身为奴。农奴若被迫流落外地谋生,要向原属领主交“人役税”,持已交人役税证明,才不至于当作逃亡户处理。农奴除了终身劳作外,人身自由极其有限。“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纵有生命和身体,却没有作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