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钟南山一家,最差也是世界冠军

我一向反对造神,不希望对个人太过赞美和崇拜。

但是有的人你不得不佩服他,他就是那么牛,不仅现在牛,过去也牛;不仅干这行牛,干别的也牛。

更加令人赞叹的是不仅他自己牛,他全家都那么牛, 钟南山院士一家就是如此。

父亲钟世藩

钟院士一家传奇故事,从他父亲钟世藩开始。钟世藩是个孤儿,出生在福建,幼时父母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着叔叔生活,9岁那年钟世藩被带到大上海,给一户人家做仆人。

苦难和乱世,并没有让钟世藩屈服,反而钟世藩养成了异常独立和坚毅的性格。他通过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 之后又出国留学,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那个乱世的年代,也有人劝过他留着美国,但是钟世藩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战乱的祖国,投身千疮百孔的中国医疗事业。

1937年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钟世藩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餐风露宿。

1946年,国民政府建设的三家中央医院之一——贵州中央医院迁到广州,成了广州中央医院,钟世藩任副院长。同年,受聘为岭南医学院儿科教授。

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卫生部长抵穗,命令时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携带医院的巨额资金,连夜全家撤往台湾。钟院长毅然拒绝了卫生部的潜逃命令,全家留在了广州。

钟世藩将医院物资一一清点,移交给继任院长陈汝棠。在省医档案室至今还保留着一份档案——《1950年中央医院财产移交清册》。这本长达410页的移交清册, 正是钟世藩向军管会移交财产的清册。里面记载了钟世藩当时移交的文书、信件、图书、房屋、药品、医疗与生活器材、建筑材料等等。一笔一笔,清清楚楚。

多年后钟南山回忆起钟世藩的往事时说:“父亲于1946年从美国毅然回国,就是想干一番事业的。”

钟世藩治学严谨,兼济天下,新中国成立后,他勇挑大梁,50年代,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及培养研究生。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而他也是当时中国医学界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之一。他的学生后来也都成为新中国医学方面的栋梁。

在科研的同时,钟世藩身为一个儿科医生,对待病人,也尽心尽责。常常加班加点为病人看病,认认真真书写每一份病例,即使非医学专业都能“看得懂”。这给他的儿子钟南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原来当医生,既能救死扶伤,还能受人尊敬!”,钟南山现在也是84高龄坚持每周出诊一天,而且他会记得患者的名字,一进门就能叫的出来,让患者无比亲切。

晚年的钟世藩依然心系国家,在患了眼疾的情况下,靠着放大镜艰难的 写下了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本书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钟世藩对钟南山影响最大的还是做人的原则上,钟南山说:“我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

钟南山回忆,“我记得在1969年,我们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我就说这是一个结核病人,父亲就问我,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

“这句话就把我问住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你凭什么说它是结核,因为尿血是很普通的,它可以是膀胱的炎症,可以是结石,当然也可以是结核,但你得有证据。”

自此之后,钟南山坚持了讲真话的原则,因为讲的是真话,所以他也有底气敢讲话,于是在非典时期,当时主流医疗官员对病毒按照病原是衣原体的原则来处理,但是,效果却不明显,甚至还加重了,钟南山根据实际研究,勇于发出正确的声音,最后力挽狂澜,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到了这次的新冠病毒,武汉当时的说法也是病毒不会人传染人,但是钟南山院士根据处理患者的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结合其他新感染病例,又一次站出来说病毒明显会人传染人,这为后来中央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再一次避免病毒全面深层次爆发,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钟世潘曾说:“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钟南山一直坚守教诲,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这也成为钟南山一家的信条。

钟南山和父母妹妹的合影

母亲廖月琴

相对于出身苦难的钟世藩,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则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这个廖家在厦门算得上是英才辈出,廖月琴所属的这一系,几乎全是国内知名的医学专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二姑夫林语堂。

而廖月琴本人,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的高级护理专业。后来她曾担任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还是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回忆起母亲,钟南山提起了几件小事。其实钟南山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经常逃学,还留过两次级。

“五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把我的一个亮点找了出来,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二是,钟南山小时候很想要一辆自行车,于是妈妈对他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

1949年,钟南山在岭南大学附小读书,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他排在第二名。

但他当时不敢说,因为妈妈说的是考试,这次严格算起来不算是考试。而且,那一年因为通货膨胀,家里生活的很困难。

可廖月琴知道后,尽管那时候生活艰难依旧给他买了辆自行车。

钟南山在纪录片中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另外还有一次,钟南山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但是没有钱去上学,妈妈知道后,凑了20元给了他,让他借给同学。

那一次事,让钟南山深有感触:“我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件事。”“我觉得,在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

廖月琴后来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因为不堪大字报的侮辱,英年早逝。但是她对钟南山的影响是一样深远的。

在父母这样的榜样影响下,钟南山19岁那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准备跟随父母的脚步,从事新中国医疗事业。

但在大学里,钟南山展露出来惊人的体育天赋。游泳、田径、篮球等等,他都很擅长。在1959年的首届全运会上他夺得了400米栏的冠军。并且打破了记录,而且保持了很久,甚至现在北大医学院很多体育记录都还是钟南山保持的,所以才有上文开头说的,有的人不仅现在牛,以前也牛,不仅干这行牛,干别的也很牛。

因为在体育上的成绩,钟南山差点就转行了,但是经过钟南山自己理性分析后,觉得自己身体素质还是和其他专业的运动员有差距,如果从事体育运动,那么顶多在亚洲人里面可以有所成就,达不到世界级的标准,于是他撰写回来做医学研究。

但是,因为体育这个插曲,钟南山遇到了一生的挚爱李少芬。

妻子李少芬

李少芬,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1951年,参加中南区篮排球选拔大赛,入选中南区女子篮球队。1952年被选入国家队。10月,年仅16岁的她成为中国女篮首批队员之一,随后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留苏学习。

1953年,李少芬代表中国女篮出征在罗马尼亚布拉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这也是她第一次出战国际比赛。1961年,帮助球队获得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1964年,获得匈牙利、法国、罗马尼亚、中国四国篮球邀请赛冠军。

退役后历任广东女子篮球队教练、广东省体育工作队副大队长、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现任主席是姚明)。

李少芬当时可是风云人物,电影《女篮五号》她就是创作原型之一,李奶奶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在1960年,她钟南山已经相识相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期,李少芬父母也很满意钟南山,但是因为李少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体育局的领导还不能让她结婚,于是钟南山就等了她好几年,终于在1964年的元旦他们才结了婚。

后来随着钟南山事业的起步,李少芬也退役,逐渐重心转移到家庭里,在采访中李奶奶说20年来,她主要是照顾家庭和钟南山的健康,家里的客厅都是钟南山的奖杯和小孙子的东西,她自己的放箱子里了,就桌面上一个奖杯因为长得像个盘子,于是留着装水果了。

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李少芬很是开朗健康,总是乐呵呵的。同时她也是钟南山的私人教练,钟南山每天都会有45分钟的训练,是由李少芬亲自监督指导。

钟南山在采访中深情的说,幸好有她照顾好家里和自己的健康,才得以让他专心于医疗事业,病毒研究。

在这样的贤内助帮助下,钟南山一家自然也就和谐美满,现在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他们都各自成才,成为一方栋梁,每个周末子女在百忙之中会带着孩子回来和二老团结,共享天伦。

妻子李少芬在指导钟南山做锻炼

儿子钟帷德

钟南山和李少芬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钟帷德,同样受到父亲钟南山和爷爷的影响,投身于医疗事业,并且取得了同样不俗的成绩,可以说是荣誉等身。

他是现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青科协及省青联委员,广州市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广州医学会主任委员,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瑞典科罗伦斯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及客座研究员,广州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于2002及2005年二度荣获广州十大杰出(十佳)青年称号, 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及6项省、市国家科技进步奖, 担任美国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杂志副主编,主持主编了南中国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发展因素影响的大型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参编专著4本,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著名的Oncolog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等 SCI收录30多篇。

可以说是虎父无犬子的典型了。

女儿钟帷月

可能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钟南山的爱女钟帷月没有和哥哥一样跟随父亲爷爷从事医疗事业,而是像母亲李少芬一样,进入了体育界,在纪录片中,钟帷月谈及父亲钟南山,满满是骄傲,她说父亲对于她的选择都很支持,当时她喜欢游泳,于是钟南山就鼓励她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事业。

果然,在父母这样的强大基因之下,钟帷月在体育方面的天赋也十分过人,作为体育运动员的钟帷月曾获得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并且在1994年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一家的人生简直就是开挂了一样。所以说不得不让人佩服和感慨。

再回到开头,其实造神这种把人神化的事情,肯定不对。但是,对于正面人物的宣传,还是非常必要的,他可以在社会上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给年轻人一个指引。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那么出色的前辈,可以言传身教正确感育下一代,甚至说社会上很多家长都是不太合格的父母,所以才有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而且现在社会风气太过浮躁,甚至妖风阵阵,你看现在天天网络热搜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小鲜肉,就是喊麦的网红,甚至偷电瓶车的都火遍大江南北,他们不能代表正常的社会价值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社会长期被这些人带的乌烟瘴气,青少年的教育肯定好不了,所以,我们要多多宣传这些积极的人和事,树立榜样和标杆,相信榜样的力量,当一个人常常接触正能量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带偏了,因为他心里有参考,有可以衡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