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已经注定是一个以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为标记的年头。继欧美各大城市的民众示威之后,近日俄罗斯又爆发了因第六届杜马选举舞弊现象被曝光而引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虽然都是民众抗议,虽然从规模上看,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发生的数千人抗议只是西方各国“占领运动”和英国最近两百万公务员大罢工的零头,但由于是发生在俄罗斯这个非西方国家,又恰好是与民主选举有关的政治抗议,这个事件就立刻被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搬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又一次成了西方政客们手里的老套游戏。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女士在第一时间发表讲话,称此次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平”,要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进行调查。普京立刻反击,斥责希拉里煽风点火鼓动俄民众上街,发信号给反对派,插手俄内部事务。一场多年未见的口水战猝然爆发。
民众情绪不好,戾气升腾,接着就是带有导火索性质的事件突然出现,星星之火瞬间引发烈焰冲天,大火燎原。这样的情况,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是不分国家、不分地域随处都在发生的。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频发,民众抗议的规模越来越大,烈度也越来越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无论是民主政府还是专制政府,是分权体制还是集权体制,谁也不可能任凭民众抗议蔓延成燎原之势而坐视不管,无所作为。既然主权完整仍是国家之根本,社会安定仍是发展之必需,维护稳定就是所有政府不可推卸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问题在于,同样是为了维护稳定,控制抗议活动的蔓延,不同政府所采取的行政措施,由于民主体制和专制体制的区别,而被给予了不同的认定和解读。
在专制体制中,由于维护政权稳定与保持执政党或强人领袖掌权两件事无法分开,所以,所有的维稳政策和行动都很容易被扣上“恋权”、“不放弃宝座”、“独裁”、“窃国”等帽子,从而丧失道义上的正当性和措施的合法性。
就算是民主体制也一样,因为还可以分出“最民主”的国家和“不太民主”的国家。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也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党,只是出现了普京独裁的“反民主”倾向,立刻就被自认为代表“最民主”的美国抓住舞弊事件大做文章,并不管该国政权稳定与强人统治之间难以割开的因果逻辑关系,一味地片面强调民主的形式和标准。
实质在于,在这套戏剧中,被颠覆国这个角色,目的是维护本国国家主权,具有正义性,但手段是通过强化领袖专制,被认定为非正义;而美国这个从事颠覆者的角色,正好相反,目的就是瓦解他国主权、实行霸权统治,完全是非正义的,但名义则是推动自由民主,却博得了正义的名声。整套戏剧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前者的正义目的与非正义手段两者无法分开,后者的正义名义与非正义目的两者无法分开,但由于手段和名义都是外在的,世人只看到美国外表上的正义和被颠覆国外表上的非正义,看不到各自的真实目的,所以总是美国方面占尽优势。
2011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