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真的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政策利好吗?不妨让我们先逐一分析这两条利好。首先,我们来看新股发行改革,从征求意见稿内容中得知,新版的指导意见从强化信息披露、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等方面入手,直指新股高定价问题。特别是在询价阶段引入个人投资者,存量发行扩大股票供给,有条件地取消3个月的锁定期等内容,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市场上股票的供给,从而改变目前一级市场存在的供不应求,造成当前上市公司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从股市的中长期健康发展来看,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是从短期来看,当前市场里那些在原有“三高”情况下发行的股票无疑也要经受考验,如果业绩不能保持同样的高增长,那么股价势必要面临缺乏资金支持的考验。
其次,证监会联合央行和外汇管理局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又增加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短期内无疑是在向A股市场输血。不过,这部分增加的资金额度只是理论值,短期内是不是会真正投入并转化为国内A股的购买力还是未知数。事实上,之前的200亿美元的QFII额度虽然都被海外机构认购,但并未完全投入使用,甚至有些额度目前还在闲置。特别是近年来,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股市的兴趣并不像以前那么旺盛,因此短期内真正形成海外资金大量入场的局面并不是很现实,也更谈不上让外资来中国“抄底”。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新任证监会主席的管理思路可以发现,目前证监会正在完善的许多股市政策和制度建设都是着眼于长远,并非追求对当前市场形成直接利好。就拿之前最让投资者信心鼓舞的所谓“养老金入市”来说,后来便被证实是误读政策。同时,国内外经济基本面依然严峻则是股市纠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欧债危机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内方面,近期密集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速继续呈现放缓趋势,也会给股市的投资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对于当前股市,真正的政策利好可能还在于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真正强化上市公司强制性分红制度,另外,应尽快完善退市制度,进一步严格退市标准,让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留在股市。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真正抱有信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想着把亏的钱挣回来就彻底和股市说拜拜。